(相關資料圖)
河青新聞網訊 立秋是進入秋季的初始,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(jié)氣,自然萬物是陽氣漸收,陰氣漸長,由陽盛逐漸變?yōu)殛幨⒌霓D折點,人體陰陽代謝自然也進入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。立秋養(yǎng)生須順應自然節(jié)氣的節(jié)律變化,應由“春夏養(yǎng)陽”,轉變?yōu)椤扒锒B(yǎng)陰”,講究適時調養(yǎng),動態(tài)平衡。
精神調養(yǎng)——寧心養(yǎng)神忌悲憂
從五行的對應來看,秋季與悲憂的情志相對應。進入秋天,陽光照射逐漸減少,人體的生物鐘尚不能適應日照時間短的變化,導致生理節(jié)律紊亂和內分泌失調,從而出現悲憂情緒及精神狀態(tài)的紊亂,此時養(yǎng)生應做到內心寧靜,神志安寧,心情舒暢,切忌悲憂傷感,即使遇到傷感的事,也應主動予以排解,以避肅殺之氣,同時還應收斂神氣,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。可以通過練習靜坐、閉目養(yǎng)神等方式來調節(jié)氣息、消除悲憂、養(yǎng)護心氣,讓身體更好地適應秋季,尤其對于老年人來說,靜心凝神、強身健體尤為重要,可以適當飲用酸棗仁茶、柏子仁茶等養(yǎng)心祛燥、寧心安神的藥茶。
起居調養(yǎng)——早睡早起防受涼
立秋后,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、沉降,人應當開始做好保養(yǎng)陽氣的準備,在起居上應做到“早睡早起”,因為早睡可調養(yǎng)人體中的陽氣,早起則可使肺氣得以舒展,且防收斂太過。秋季適當早起,還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,對于預防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(fā)病有一定意義。一般來說,秋季以晚10點左右入睡,早晨5點至6點起床比較合適。睡前可吃些有益健康養(yǎng)心陰的食物,如冰糖百合蓮子羹、小米紅棗粥、藕粉或桂圓肉水等。睡前用溫水泡腳,可助睡眠。立秋乃初秋之季,暑熱未盡,雖有涼風時至,但天氣變化無常,即使在同一地區(qū)也會出現“一天有四季,十里不同天”的情況。因早晚溫差較大而要注意防寒保暖,否則會影響機體對氣候的適應能力,易受涼感冒。
飲食調養(yǎng)——潤燥養(yǎng)陰慎進補
秋季燥氣當令,易傷津液,故飲食應以少辛多酸,滋陰潤肺為宜。一般選擇口味清淡、潤肺養(yǎng)胃的食物,以養(yǎng)護陰氣。盡量少吃蔥、姜、蒜、韭菜、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及辛辣、油炸、酒和干燥的膨化食品等辛味之物,可選擇性多食用芝麻、糯米、粳米、蜂蜜、枇杷、菠蘿、乳品等柔潤食物。同時也要適當食用一些具有健脾、清熱、利濕的食物,如小米、薏米、扁豆、砂仁等,為中、晚秋乃至冬季健康奠定基礎?!讹嬌耪氛f:“秋氣燥,宜食麻以潤其燥,禁寒飲?!绷⑶镞^后,很多在夏天里食欲比較差的人,食欲逐漸好轉,因此主動或被動地開始進補,一些老人更講究主動進補。在此提醒大家,立秋之初不要急著進補。因為此時人的胃腸功能較弱,還沒有調理過來,如果吃太多的補益性食物或藥物,會增加腸胃負擔,影響胃腸功能,尤其是那些患有胃腸道疾病、高血脂、慢性中風等疾病的人,不宜攝入太多補益之品。
運動調養(yǎng)——適量運動勿過度
立秋以后,天氣漸漸轉涼,人體出汗減少,體熱的產生和散發(fā)以及水鹽代謝也逐漸恢復到原有的平衡狀態(tài),因此人體感到舒適,并處于松弛的狀態(tài),機體隨之會有一種莫名的疲憊感,這就是我們常說的“秋乏”。立秋后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好時期,通過適量的運動可有效驅除“秋乏”。立秋養(yǎng)生不能離開“收、養(yǎng)”這一原則,要把保養(yǎng)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,運動也應順應這一原則,可根據自身體質和愛好,選擇散步、太極拳、爬山等輕松柔緩的項目,運動量與夏季相比可適當增大,運動時間可加長,但要注意強度不可過大,尤其是老年人、兒童和體質虛弱者,以防出汗過多,陽氣耗損。所以秋季運動不宜過度,最好慢慢地增加運動量,避免大量消耗氧氣,切記大汗淋漓,最好的鍛煉效果就是感覺輕松舒服。
文/河青新聞網記者侯明怡|頻道主編王海霞|頻道監(jiān)制陳雪
關鍵詞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