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長綢舞起源于敦煌石窟中的壁畫,是中國特有的舞蹈。
(相關(guān)資料圖)
2、長綢舞最早用來表現(xiàn)仙女,在宮廷舞中被廣泛運用。
3、后來逐漸進入北方民間,在東北和陜西等地流傳開來。
4、在民間,長綢與打鼓和秧歌等民間藝術(shù)結(jié)合,綢子的長短和綢子舞動的走向都非常講究。
5、長綢舞是難度相當高的舞蹈,綢子越長難度越大。
6、一般水平的舞蹈演員舞動的綢子是一個人身高的四倍,一個圓圈正好可以把人包在里面。
7、長綢舞的起源在豐富多彩的中國舞蹈中,“長綢舞”是人們熟悉喜愛的舞蹈。
8、此舞歡樂喜慶,舞姿強健有力,色彩斑斕的長綢舞出不同的綢花讓人百看不厭。
9、“長綢舞”是”綢舞”中的一種。
10、遠在漢代已有“綢舞”,在考古挖掘出的漢代畫像磚上就繪有”綢舞”表演者多種舞姿。
11、世界著名的藝術(shù)寶庫-中國敦煌莫高窟壁畫中。
12、唐代壁畫“飛天”及一些仙佛身上都繪有長長的綢帶,有的披在雙肩,有的雙手執(zhí)綢而舞。
13、“飛天”中仙女的雙綢繪畫特別生動,把仙女在天空中輕盈飛翔,回旋飛舞的舞姿生動地展現(xiàn)在畫面上。
14、“綢舞”有“長綢”及”短綢”兩種,又有“雙綢舞”與“單綢舞”之分。
15、“短綢”長約二到四尺,舞者雙手拿綢或束在腰間,以秧歌步為基本舞步,動作輕快,活潑自如。
16、“長綢舞”綢長約四至六米,有“軟綢”和“硬綢”兩種。
17、”硬綢”為綢的一端扎在一尺長的綢棍上,單、雙綢均可,用以舞出各種綢花,”軟綢”即是不加綢棍,靠手力功夫舞動長綢。
18、長綢舞的特點長綢舞的基本綢花有“大八字”,“小八字”,“波浪花”,“雙對花”,“肩上圈”,“跳圈花”,“盤腸”,“大車輪”等等。
19、另外一種舞法是將雙綢由頸后固定搭在雙肩上,背后垂下數(shù)尺長綢,舞者雙手執(zhí)綢舞出各種綢花,一般用于中國古典舞“飛天”,戲曲舞蹈“天女散花”等劇目。
20、有些民間藝人綢舞舞術(shù)高超,功力出神入化,能把折迭的長綢拿在手中放出后再收回,扔一頭,收回另一頭,其間加上翻身等舞姿,或“蓮花盆”,“跳龍門”等圖案。
21、對于長綢舞來說,集體舞比獨舞難度更大。
22、要求舞蹈演員不僅對音樂、節(jié)奏和舞蹈的美感有深厚的理解力,而且要求舞蹈演員之間默契的配合,注意力高度集中,一點錯誤,就會使綢子纏在一起,影響到整體的和諧,因此訓練以及表演難度很大。
本文分享完畢,希望對你有所幫助。
關(guān)鍵詞: